日前,記者從商務部獲悉,為進一步規范汽車產業競爭秩序,促進我國二手車出口健康有序發展,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關總署等四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二手車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進一步嚴格二手車出口管理、進一步加強合規審查、持續推動二手車出口健康發展等三方面推出6條具體舉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的《通知》并非單純的“約束性監管”,而是以“引導”推動健康發展的系統性方案。《通知》既通過明確規則劃定行業底線,促使企業強化自我約束;更通過配套支持措施,推動全行業“合規提質”,為二手車出口從“規模增長”邁向“價值增長”掃清障礙。
《通知》要求,進一步嚴格二手車出口管理。嚴控新車以二手車名義出口。自2026年1月1日起,對申請出口距注冊登記日期不滿180天(含180天)的車輛,各地商務主管部門應指導本地企業補充提交該車輛生產企業出具的《售后維修服務確認書》,內容包括出口國別、車輛信息、提供售后服務的網點信息等并加蓋生產企業公章,對無法提供上述材料的車輛,不予發放出口許可證。
上述負責人分析指出,這一要求將“售后責任”與“出口資格”直接綁定,推動企業轉向“全生命周期服務”的長期思維,將引導行業聚焦“真實二手車”的價值挖掘。企業需從“單純追求出口數量”轉向“提升二手車品質與信息透明度”,例如建立二手車檢測評估體系,向海外消費者如實披露車況;針對不同出口國標準,優化車輛配置,讓中國二手車以“優質、透明”的形象進入國際市場。
同時,《通知》以“負面清單”明確自律紅線,消除“模糊地帶”。《通知》提出,建立企業動態管理及退出機制。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本地二手車出口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對照《二手車出口不誠信行為負面清單》,對企業開展日常監督與動態管理,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及出口競爭秩序。
《通知》附件《二手車出口不誠信行為負面清單》精準列出七大違規行為,涵蓋出口禁止出口的車輛、偽造機動車登記證書和售后維修服務確認書、不履行質量保證義務等行為。
業內專家認為,此次發布的政策將推動二手車出口從“規模增長”邁向“價值增長”。
《通知》還提出,完善出口配套體系。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立足長遠發展,引導出口企業與汽車生產企業、海外進口商共同做好售后服務,保障維修配件供應及技術支持。要促進出口企業與物流、金融、第三方質保機構等供應鏈配套企業的交流合作。要探索發展專門面向二手車出口的交易市場,開展二手車出口整備、檢測、報關、物流等“一站式”服務,為二手車出口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