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造中心城區法律服務集聚發展聯動區 在中心城區加快打造法律服務行業集聚發展聯動區,加大法律服務資源向經濟園區的傾斜力度,按照“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集約化”要求,打造法律服務產業集聚發展區,重點招引培育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細分領域擅長的法律服務機構,為打造千億企業集群精準遞送法律服務。 02 打造縣域法律服務集聚發展活力區 聚焦縣域法律服務行業發展短板弱項,突出凝聚行業發展合力,探索打造縣域法律服務行業集聚發展活力區,外引內聯激活縣域法律服務發展活力。搭建以律師、公證、鑒定、復議等法律服務為核心,圍繞先進特殊材料院士產業園建設,建設關聯服務環繞的綜合性法律服務集群,積極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法律服務產業集聚新高地。 03 優化“產業鏈+”法律服務布局 聚焦服務保障四大主導產業和八大新賽道產業,健全完善法律服務行業相關專業委員會,加強相關產業集群法律服務研究。探索法律服務融入產業鏈模式,組建重點企業產業鏈“法律服務聯盟”,不斷優化法律服務供給,為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措施。 04 找準需求研發法律服務產品 認真貫徹落實“五市戰略”發展規劃,組建綿陽市“五市戰略”法律服務中心及重點工作站,切實為“五市戰略”提供高質量法律服務和有力法治保障。組織專業力量,組建“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產品研發團隊,積極開展研發攻關,為園區企業提供“基礎體檢+增值專項”和“訂單融資”等法律服務產品,滿足企業不同需求。 05 實施“法企共建”行動深入推進公司律師制度改革 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完善企業法務管理機制,開展依法治企示范試點,推動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助推企業合規建設和風險防控。推動律師參與綿陽市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工作,增加入庫律師,加強培訓,為“企業合規體檢”做好人才儲備。 06 實施重大項目專項行動服務“高精特新市場主體” 組建“1+1”重點項目法律服務專班和項目服務團,建立律師事務所主動與“高精尖特”市場主體建立一對一聯系機制,協助企業做好發展規劃、項目提質、市場拓展、重大合同協議等的法律風險評估防范,努力為其提供全程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07 實施仲裁服務經濟發展專項行動 開展仲裁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強化仲裁服務的主動性。結合經濟主體生產經營和自身實際,實施“定制”涉民商事法律資訊、新規速遞、以案說法等方式,實施電子、刊物等各類形式開展“仲裁”送法上門制度。深化“促法對接”機制,持續深化“仲調對接”機制,賦予調(和)解協議強制執行力,讓企業少跑路,充分發揮仲裁便捷高效的優勢服務企業發展。強化《綿陽仲裁委員會仲裁暫行規則》執行,落實好國家商事仲裁糾紛案件中的臨時措施及緊急仲裁員特別程序規則,為企業進入國際化市場主體提供法律保障。 08 實施“互聯網+公證”全力提升服務質效 充分利用全省公證電子數據平臺,重塑公證流程,做到“一件事一次辦”。制定涉企公證服務“公證六項利企便民服務制度”和優化營商環境利企便民指引,推行“預約辦”、電話預約、微信預約、線上受理等服務,確保企業辦證取證“最多跑一次”。推行“互聯網+公證”服務模式,開展“零接觸”遠程視頻公證服務,實現線下“坐堂公證”到線上“零接觸服務”。 09 實施培養涉外律師“菁英領航計劃” 培養高水平的涉外法治隊伍,建立多層次涉外律師人才儲備,有利于滿足企業“走出去”需要。開展涉外律師“菁英領航計劃”人才專項培訓。探索建立綿陽市涉外法律服務中心,支持企業和公民“走出去”,促進境外資本“引進來”。 10 全面加強法律服務行業 黨 的建設 堅持黨建引領,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把握法律服務行業的政治屬性。以黨的建設強化隊伍建設,以踐行服務為民強化服務意識,建立服務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綠色通道,建立減證利企服務清單、告知承諾、費用減免、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節假日值班、遠程服務等制度,打通為企業等市場主體服務的最后一米,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市內動態
您的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信用動態- 市內動態
綿陽出臺法律服務行業十條措施
發布時間:2023-08-17 00:00:00 訪問量:1333 來源:綿陽政事



